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门将索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门将索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索洛剩余是指除劳动和资本投资贡献外,由综合要素生产率带来的产出的增长。
索洛衡量和计算技术进步所作贡献的方法,被叫做"剩余法"或者"索洛剩余",这对于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综合要素生产率是指同样数量规模的劳动和资本投入下,因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而导致的产出额外增加。由于这种生产率难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分开,故称之为综合要素生产率。
美国学者查斯曼(Strassman)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
198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见计算机(Computers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索洛悖论是指“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
索洛的余值法(Solow's residual approach)是一种在计量经济学中估计生产函数中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的方法。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于1957年首次提出了这种方法。
索洛余值法余值法又称割差法。一般适用于商誉的评估,即先评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扣除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即为商誉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也是采用收益法的原理。
一般适用于商誉的评估,即先评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扣除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即为商誉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也是采用收益法的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在分析1909一194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时发现,在这40年中,美国的人均产出增加了一倍,其中只有12.5%归因于资本集约程度的增长,而另外的875%却没有得到解释,索洛将它们都归结到技术变化中。
至今,索洛余值法仍然是人们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而且人们常用这个余值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份额的大小来区分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
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制度进步会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样计算出来的“索洛余量”不但包括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包括了经济制度的改变。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门将索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门将索洛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